曹操与杨修的剧作评价

2025-06-29 00:34: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尚长荣经典地演活了曹操,有“活曹操”之美誉。22年来,尚长荣是《曹操与杨修》中“铁打的营盘”;“杨修”则是“流水的兵”,先后换了四茬演员。现在,第一位“杨修”言兴朋回来了。他们分别虽有十余年,但如今的表演依旧如双剑出鞘,锋芒不减。两人默契如初,珠联璧合。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现了昔日这对黄金搭档的精妙风采。
言兴朋一上场,扮相依然是洒脱飘逸、俊逸儒雅。一句“半壶酒一囊书飘零四方”,借鉴了宽板的形式,嗓音清亮,腔高苍劲,赢得了观众的满堂碰头彩。杨修在辞别妻儿、将赴断头台时所唱的大段唱段中,几个“我死不必”的叠句,以情带句,以字带腔,既不复杂却又淋漓尽致地将此时杨修哀伤、痛悔、无奈之情表露无遗,表现了言派唱腔“细腻委婉、刚柔相济,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色。言兴朋经过十年沉淀和积累,为这一个“杨修”增添了一份沧桑感。老观众还可以听出,在言兴朋的唱腔中,已融入了某些西洋歌剧发声方法和声腔吐字的元素,使他的演唱在嗓音控制上更为娴熟。
连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始终没有离开过心爱的舞台,宝刀不老。浑厚苍劲的嗓音、圆熟老到的演技,表演和唱念都已臻化境,虽已年近古稀,却仍将这个“活曹操”演得入木三分。《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段,唱得大气磅礴、声震全场,并揉进了曹操的主题音乐及弹唱元素,构成了传统花脸唱腔中十分罕见的唱段。在这一段唱中,鲜明地表现了赤壁之战遭惨败之后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东山再起的雄图大略。
在接着的几场戏中,两人的表演丝丝入扣、荡气回肠。我以为,最精彩的表演,仍然是两位主角在剧终月圆之夜的一场对手戏。那是一段坦率的对白,也是两位政治家的最后摊牌,仿佛是心平气和,却是画龙点睛,深意无穷。两人的三问三答,既展示了杨修过人的聪慧,又揭穿了曹操的奸雄面目,表现了曹操的由爱才到忌才的复杂心态。两位主演,层次分明地、令人信服地演示了曹操从爱惜倚重杨修而终于杀了杨修,杨修从真心辅佐曹操而终于成了曹操的对立面的过程。
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1935年看了梅兰芳剧团的演出后,曾兴奋地预言:“几十年后,将出现西欧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某种结合。”在时隔75年之后,在“尚言版”《曹操与杨修》的复演中,看到了这种可喜的结合的优秀成果。